作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大名如雷貫耳,但他也曾向老子求教,老子就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老子原本是周朝守藏室史,但後來他不想在仕途中繼續,就準備西出函谷關,去過清靜自由的生活。
函谷關令尹非常欣賞老子的才華,他擔心老子一去不復返,就讓老子寫點東西留下,老子就寫下了後世經典《道德經》。
《道德經》其實只是一篇五千字左右的文章,但晦澀難懂,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大家可以看看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但並不明白是啥意思,悅史君大概給大家說一下「凡是可以用語言說出來的道,就不是亘古不變的道;凡是可以寫出來的名,也不是亘古不變的名。
在《道德經》里,老子把「道」說得天花亂墜,他認為遠古先民極樂無知的生活才是美好的,但實際上卻是對原始生活的理想化。
老子身處的春秋晚期,正是一個列國尋求變革的時代,但他卻呼籲「無為」,認為一切發展進步都會帶來問題,反而是「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無為」狀態,才是最好出路,但這種往後退的想法不符合諸侯們的需要,實際上反映出的是,老子對當時現實的不滿。
老子還說過這麼一句話:「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這裡把老百姓的飢餓和反抗,歸結為政府的徵稅和有所作為,側面反映的還是「無為」思想。
但老子思想可貴的地方在於,他的文字充滿了哲學意味,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反覆論述的「道」高深莫測,他也就成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之後的100多年,又出了一位道家大咖莊子,他只在宋國做過漆園吏,也沒有同意楚莊王的聘請,大部分時間都過著隱居生活。
莊子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把老子那裡特別難理解的道理,用寓言故事表達了出來,「道」的內涵也更加豐富。
針對當時百家爭鳴的局面,莊子提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認為儒家、墨家等宣揚的是非,都只是相對的是非,應該一切聽其自然,達到與天地萬物渾然一體的境界,這顯然是逃避現實了。
莊子對歷史的發展演變,也跟老子一樣,一點都不樂觀,他認為黃帝「使民心一」,堯「使民心親」,舜「使民心競」,禹「使民心變」,導致「天下大駭」,有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但這不是歷史事實。
莊子對人和天地的比較,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道盡了人生短暫的慨嘆,也是一種豁達的心態。
莊子對生死也看得特別清晰:「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認為人的生死斗應該順時應勢,這樣就不會有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的波動。
後人把老子和莊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思想也成為道家的根基,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記憶。
老子的《道德經》玄而又玄,莊子是如何將它發揚光大的?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大名如雷貫耳,但他也曾向老子求教,老子就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老子原本是周朝守藏室史,但後來他不想在仕途中繼續,就準備西出函谷關,去過清靜自由的生活。
函谷關令尹非常欣賞老子的才華,他擔心老子一去不復返,就讓老子寫點東西留下,老子就寫下了後世經典《道德經》。
《道德經》其實只是一篇五千字左右的文章,但晦澀難懂,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大家可以看看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但並不明白是啥意思,悅史君大概給大家說一下「凡是可以用語言說出來的道,就不是亘古不變的道;凡是可以寫出來的名,也不是亘古不變的名。
在《道德經》里,老子把「道」說得天花亂墜,他認為遠古先民極樂無知的生活才是美好的,但實際上卻是對原始生活的理想化。
老子身處的春秋晚期,正是一個列國尋求變革的時代,但他卻呼籲「無為」,認為一切發展進步都會帶來問題,反而是「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無為」狀態,才是最好出路,但這種往後退的想法不符合諸侯們的需要,實際上反映出的是,老子對當時現實的不滿。
老子還說過這麼一句話:「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這裡把老百姓的飢餓和反抗,歸結為政府的徵稅和有所作為,側面反映的還是「無為」思想。
但老子思想可貴的地方在於,他的文字充滿了哲學意味,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反覆論述的「道」高深莫測,他也就成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之後的100多年,又出了一位道家大咖莊子,他只在宋國做過漆園吏,也沒有同意楚莊王的聘請,大部分時間都過著隱居生活。
莊子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把老子那裡特別難理解的道理,用寓言故事表達了出來,「道」的內涵也更加豐富。
針對當時百家爭鳴的局面,莊子提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認為儒家、墨家等宣揚的是非,都只是相對的是非,應該一切聽其自然,達到與天地萬物渾然一體的境界,這顯然是逃避現實了。
莊子對歷史的發展演變,也跟老子一樣,一點都不樂觀,他認為黃帝「使民心一」,堯「使民心親」,舜「使民心競」,禹「使民心變」,導致「天下大駭」,有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但這不是歷史事實。
莊子對人和天地的比較,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道盡了人生短暫的慨嘆,也是一種豁達的心態。
莊子對生死也看得特別清晰:「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認為人的生死斗應該順時應勢,這樣就不會有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的波動。
後人把老子和莊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思想也成為道家的根基,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