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8歲,最近在他姑姑家,跟著姐姐看了驚悚片後,現在不敢一個人在屋裡,白天晚上都說如此。
總是無法獨處,老是擔心有壞人。
來做諮詢的這位媽媽,十分著急,也為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自責。孩子8歲看懸疑片,導致無法獨處
其實,一出生的嬰兒就具有害怕、恐懼的傾向,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這種傾向會越來越強烈。
而過度的恐懼感,則會導致兒童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
研究發現,4-5歲的孩子恐懼感表現最為強烈,6歲以後更易對鬼怪產生恐懼。
恐懼是三大情緒之一,兒童過度恐懼易產生攻擊行為情緒作為兒童認知和行為發展的組織者與喚起者,對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發展具有激發作用。
由於兒童心理發展的不成熟,行為的目的性較低,更容易受到情緒的支配。
而恐懼作為人類的三大基本情緒之一,在兒童發展中的影響不可忽視。
由於兒童處於發展不成熟階段,知識容量相對匱乏,容易對事物產生不準確的感知,這就會導致他們產生恐懼心理。認知匱乏導致兒童產生恐懼心理
恐懼作為人類自我保護性反應之一,只要在合適的限度內是不會對兒童造成危害的,相反還是有益的。
例如,在教育中恰當地運用兒童的恐懼心理,更有利於對兒童進行教育,運用兒童對做錯事的恐懼心理,引導兒童行為規範化。
當一個兒童穿過馬路的時候他會意識到一種潛在危險從而產生恐懼,這就使她在過馬路的時候更加謹慎。
在這種情況下恐懼就是作為一種積極的自我保護的品質。
但是恐懼感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對兒童的心理、行為產生消極影響。
研究發現,由於兒童調節情緒能力較弱,恐懼產生後容易使兒童產生退縮,甚至發生攻擊行為。
4-5歲恐懼感最強烈,6歲不敢獨自一人兒童2~6歲的時候,最恐懼的內容是獨自一人、黑屋子、陌生人、從高處落下、 吵鬧的聲音、蛇和大狗等。
兒童的恐懼一般會經歷以下發展進程:三歲左右發展出視覺上的恐懼(如黑暗、妖怪、動物等);五歲左右發展出視覺上的恐懼 (黑暗)和具體現實的恐懼;六歲左右尤其害怕鬼怪,也害怕親人離世,也不敢獨自一人。對怪獸方面,4~5歲之間的年齡較小兒童比年齡較大的兒童會表現出更高的恐懼。
年齡較小的兒童相較於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容易對面具、真空吸塵器以及等一些其他事物感到恐懼。4-5歲孩子最害怕怪獸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 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想像能力有了較快發展,他們更容易於對類似於超自然或超能力的事物感到恐懼。
這些研究顯示了恐懼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的,家長要注意區別對待。
兒童恐懼內容有5大方面,男孩比女孩更易產生恐懼感兒童恐懼的內容劃一般分為五個方面。包括對失敗和批評的恐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對傷害和小動物的恐懼;對危險和死亡的恐懼;對醫療方面的恐懼。恐懼內容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出現顯著的增加,並且在之後的發展中仍然保持。
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對動物、 黑暗和想像物的恐懼逐漸降低,而對學校的恐懼和社會的恐懼則逐漸出現增多。
因此,學齡兒童恐懼的內容與其生活環境、認知發展水平等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女孩在黑暗、疾病、動物和怪獸方面展現出更多的恐懼,而男孩在野獸和學業等方面展現出更多的害怕。
而且,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感到恐懼。男孩更易受到責罰,恐懼感較強烈
一方面,家長對男孩、女孩犯錯時的懲罰方式的不同,會造成兒童恐懼的性別差異。
男孩好玩調皮,自我控制力較薄弱,而女孩相對男孩來說,調皮程度較低。
因此當兒童犯錯時,家長對女孩的懲罰多以責罵為主,而對男孩的懲罰更重。
另一方面,軍事、 火箭、神秘未知的東西更容易使男孩產生恐懼感。
因為這些對男生來說更有吸引力,他們在接觸的過程中,由於缺乏經驗和缺乏科學理解,也會導致他們陷入恐懼。
三大因素影響兒童恐懼感形成,父母吵架孩子易產生恐懼兒童恐懼的產生一般與其認知因素有關,但過度恐懼的產生就是多重外界因素的影響。
1、過往經歷
兒童產生恐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個體過往經歷,這些經歷會在兒童內心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
著名心理家華生曾做過這樣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
首先他給一名兒童提供一隻小白兔玩偶,兒童非常樂意與其玩耍,並不感到恐懼。
之後在兒童和小白兔玩耍時予以一聲巨響,該兒童馬上扔掉小白兔,並哭泣。
該實驗反覆進行多次,最後導致這名兒童泛化到對所有帶毛的動物或事物都會感到恐懼。
由此證明,一個人的過往恐懼經歷會對個體將來恐懼心理產生重要影響。
2、信息呈現
一些消極信息或恐懼信息的呈現也會造成兒童產生恐懼心理。
例如家長、老師、同伴以及電視媒體所提供的一些恐怖性的語言信息,會使兒童產生恐懼感受。
研究發現,經常給兒童呈現一些恐懼性語言信息或畫面,兒童對野獸的恐懼更為強烈。信息呈現影響兒童恐懼感的產生
兒童在成長早期期觀看的電影或電視節目所造成的恐懼心理或行為反應,會一直持續到成年。
當今社會,各種信息越來越多,大眾媒體所提供的信息很多是帶有暴力色彩的,這些信息會對兒童恐懼感的產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3、教養方式
教養方式是影響兒童恐懼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適當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會增加兒童患恐懼症的概率。
例如父母嚴格限制兒童社交,兒童產生社交恐懼症的概率就會提高。
經常受到家長羞辱、嘲笑、打罵、責備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恐懼情緒。
父母衝突也會使幼兒產生恐懼感,父母衝突的頻率和內容均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同時模仿也是兒童產生恐懼的一個原因。
例如兒童本身並不害怕狗,但母親卻特別害怕,每次看到狗都會失態驚叫,久而久之,兒童就會產生對狗的恐懼。
改變認知讓孩子正確對待恐懼,父母示範很重要上文已經提到,孩子恐懼的產生主要與過往經歷、信息呈現和教養方式等三大因素有關。
父母在平時生活中,就要注意從以上三個方面,防止孩子產生過度恐懼感。
1、正確處理家庭衝突,嚴格把控教育內容
作為家庭內部環境和諧與穩定的奠基石,良好的父母關係將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家中發生矛盾時, 父母要多採用理性討論、商量、協商的處理方式,避免打罵等激烈性行為。
親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家長要尊重、理解、接納孩子的建議,引導孩子理解,而不是忽視孩子的需求。父母當孩子面爭吵,易產生恐懼感
父母之間出現矛盾時,要做到盡量迴避兒童,避免當著兒童的面吵架。
同時要嚴格把控教育內容的選取。
父母在關注和培養孩子閱讀取向的同時,要做到對孩子所閱讀的讀物和所看的動畫片進行篩選。
有目的地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情趣,根據年齡發展,選址合適的課外讀物和影視作品。
特別是4-5歲,避免讓孩子觀看恐怖色彩較濃的書籍和影視劇等,以免在兒童心中留下恐怖陰影。
2、培養勇敢品質,父母要示範再先
平常生活中要鍛煉和培養兒童的勇敢品質。
可以教孩子學習一些有關實際活動的技能和處理危險情形的技巧。
如害怕深水,父母可與孩子一起學習游泳,通過專業的學習讓孩子克服恐懼,磨練意志。
父母也可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選取一些可以鍛煉兒童勇氣的遊戲活動,如平衡車、跆拳道等體育活動。
同時父母注意自身行為對兒童的影響。
一方面,父母要注意不在兒童面前經常表現出對於某些事物的恐懼。
兒童具有模仿能力,大人的行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父母表現出的恐懼心理也會影響兒童。
例如,母親害怕小動物,不敢與小動物接近,孩子也會受到母親的渲染影響,從而恐懼小動物。
因此父母要想預防和調節兒童的恐懼情緒,首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勇敢。
另一方面,避免對兒童進行恐嚇。
很多家長為避免兒童犯錯,都喜歡用恐嚇的方法讓孩子放棄自身想法,屈從成人的要求。
例如使用「大灰狼來了」,「警察叔叔來了」等用語來讓孩子聽話。
這種教育方法雖然暫時性的限制兒童的某些不良行為,但其產生的影響卻會給兒童帶來巨大的心理恐懼。
3、改變恐懼認知,積極尋求專業干預
由於兒童身心發展不成熟,生活經驗較缺乏,兒童往往容易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混淆。
兒童的恐懼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現實存在的,而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例如很多兒童害怕怪獸、鬼怪等,但這些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因此,教給兒童如何改變認知可以有效幫助兒童戰勝恐懼。
讓兒童意識到產生恐懼並不可怕,恐懼的出現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每個人都會出現恐懼。
在進行教育指導時,父母可根據兒童對於具體事物的恐懼,利用多元形象的信息讓讓孩子充分認識事物的本質。利用主題繪本改變孩子的認知誤區
例如,孩子總是害怕青蛙,父母可以通過知識卡片,主題繪本和模擬動畫等形式,讓孩子認識青蛙到底是什麼。
同時,父母也要經常讓兒童接觸和熟悉更多的事物和知識,採取多種方法豐富兒童的生活體驗,消除兒童因無知而帶來的恐懼心理。
除此之外,一旦父母發現兒童所達到的恐懼程度較高,就要積極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一般心理諮詢師會採用系統脫敏療法、滿罐療法等的心理治療技術幫助孩子消除恐懼感。相關閱讀
看懸疑片後不敢獨處!過度恐懼影響兒童發育,這樣做孩子不膽小
我家兒子8歲,最近在他姑姑家,跟著姐姐看了驚悚片後,現在不敢一個人在屋裡,白天晚上都說如此。
總是無法獨處,老是擔心有壞人。
來做諮詢的這位媽媽,十分著急,也為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自責。
孩子8歲看懸疑片,導致無法獨處
其實,一出生的嬰兒就具有害怕、恐懼的傾向,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這種傾向會越來越強烈。
而過度的恐懼感,則會導致兒童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
研究發現,4-5歲的孩子恐懼感表現最為強烈,6歲以後更易對鬼怪產生恐懼。
恐懼是三大情緒之一,兒童過度恐懼易產生攻擊行為
情緒作為兒童認知和行為發展的組織者與喚起者,對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發展具有激發作用。
由於兒童心理發展的不成熟,行為的目的性較低,更容易受到情緒的支配。
而恐懼作為人類的三大基本情緒之一,在兒童發展中的影響不可忽視。
由於兒童處於發展不成熟階段,知識容量相對匱乏,容易對事物產生不準確的感知,這就會導致他們產生恐懼心理。
認知匱乏導致兒童產生恐懼心理
恐懼作為人類自我保護性反應之一,只要在合適的限度內是不會對兒童造成危害的,相反還是有益的。
例如,在教育中恰當地運用兒童的恐懼心理,更有利於對兒童進行教育,運用兒童對做錯事的恐懼心理,引導兒童行為規範化。
當一個兒童穿過馬路的時候他會意識到一種潛在危險從而產生恐懼,這就使她在過馬路的時候更加謹慎。
在這種情況下恐懼就是作為一種積極的自我保護的品質。
但是恐懼感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對兒童的心理、行為產生消極影響。
研究發現,由於兒童調節情緒能力較弱,恐懼產生後容易使兒童產生退縮,甚至發生攻擊行為。
4-5歲恐懼感最強烈,6歲不敢獨自一人
兒童2~6歲的時候,最恐懼的內容是獨自一人、黑屋子、陌生人、從高處落下、 吵鬧的聲音、蛇和大狗等。
兒童的恐懼一般會經歷以下發展進程:
三歲左右發展出視覺上的恐懼(如黑暗、妖怪、動物等);五歲左右發展出視覺上的恐懼 (黑暗)和具體現實的恐懼;六歲左右尤其害怕鬼怪,也害怕親人離世,也不敢獨自一人。
對怪獸方面,4~5歲之間的年齡較小兒童比年齡較大的兒童會表現出更高的恐懼。
年齡較小的兒童相較於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容易對面具、真空吸塵器以及等一些其他事物感到恐懼。
4-5歲孩子最害怕怪獸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 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想像能力有了較快發展,他們更容易於對類似於超自然或超能力的事物感到恐懼。
這些研究顯示了恐懼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的,家長要注意區別對待。
兒童恐懼內容有5大方面,男孩比女孩更易產生恐懼感
兒童恐懼的內容劃一般分為五個方面。
包括對失敗和批評的恐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對傷害和小動物的恐懼;對危險和死亡的恐懼;對醫療方面的恐懼。
恐懼內容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出現顯著的增加,並且在之後的發展中仍然保持。
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對動物、 黑暗和想像物的恐懼逐漸降低,而對學校的恐懼和社會的恐懼則逐漸出現增多。
因此,學齡兒童恐懼的內容與其生活環境、認知發展水平等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女孩在黑暗、疾病、動物和怪獸方面展現出更多的恐懼,而男孩在野獸和學業等方面展現出更多的害怕。
而且,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感到恐懼。
男孩更易受到責罰,恐懼感較強烈
一方面,家長對男孩、女孩犯錯時的懲罰方式的不同,會造成兒童恐懼的性別差異。
男孩好玩調皮,自我控制力較薄弱,而女孩相對男孩來說,調皮程度較低。
因此當兒童犯錯時,家長對女孩的懲罰多以責罵為主,而對男孩的懲罰更重。
另一方面,軍事、 火箭、神秘未知的東西更容易使男孩產生恐懼感。
因為這些對男生來說更有吸引力,他們在接觸的過程中,由於缺乏經驗和缺乏科學理解,也會導致他們陷入恐懼。
三大因素影響兒童恐懼感形成,父母吵架孩子易產生恐懼
兒童恐懼的產生一般與其認知因素有關,但過度恐懼的產生就是多重外界因素的影響。
1、過往經歷
兒童產生恐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個體過往經歷,這些經歷會在兒童內心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
著名心理家華生曾做過這樣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
首先他給一名兒童提供一隻小白兔玩偶,兒童非常樂意與其玩耍,並不感到恐懼。
之後在兒童和小白兔玩耍時予以一聲巨響,該兒童馬上扔掉小白兔,並哭泣。
該實驗反覆進行多次,最後導致這名兒童泛化到對所有帶毛的動物或事物都會感到恐懼。
由此證明,一個人的過往恐懼經歷會對個體將來恐懼心理產生重要影響。
2、信息呈現
一些消極信息或恐懼信息的呈現也會造成兒童產生恐懼心理。
例如家長、老師、同伴以及電視媒體所提供的一些恐怖性的語言信息,會使兒童產生恐懼感受。
研究發現,經常給兒童呈現一些恐懼性語言信息或畫面,兒童對野獸的恐懼更為強烈。
信息呈現影響兒童恐懼感的產生
兒童在成長早期期觀看的電影或電視節目所造成的恐懼心理或行為反應,會一直持續到成年。
當今社會,各種信息越來越多,大眾媒體所提供的信息很多是帶有暴力色彩的,這些信息會對兒童恐懼感的產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3、教養方式
教養方式是影響兒童恐懼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適當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會增加兒童患恐懼症的概率。
例如父母嚴格限制兒童社交,兒童產生社交恐懼症的概率就會提高。
經常受到家長羞辱、嘲笑、打罵、責備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恐懼情緒。
父母衝突也會使幼兒產生恐懼感,父母衝突的頻率和內容均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同時模仿也是兒童產生恐懼的一個原因。
例如兒童本身並不害怕狗,但母親卻特別害怕,每次看到狗都會失態驚叫,久而久之,兒童就會產生對狗的恐懼。
改變認知讓孩子正確對待恐懼,父母示範很重要
上文已經提到,孩子恐懼的產生主要與過往經歷、信息呈現和教養方式等三大因素有關。
父母在平時生活中,就要注意從以上三個方面,防止孩子產生過度恐懼感。
1、正確處理家庭衝突,嚴格把控教育內容
作為家庭內部環境和諧與穩定的奠基石,良好的父母關係將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家中發生矛盾時, 父母要多採用理性討論、商量、協商的處理方式,避免打罵等激烈性行為。
親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家長要尊重、理解、接納孩子的建議,引導孩子理解,而不是忽視孩子的需求。
父母當孩子面爭吵,易產生恐懼感
父母之間出現矛盾時,要做到盡量迴避兒童,避免當著兒童的面吵架。
同時要嚴格把控教育內容的選取。
父母在關注和培養孩子閱讀取向的同時,要做到對孩子所閱讀的讀物和所看的動畫片進行篩選。
有目的地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情趣,根據年齡發展,選址合適的課外讀物和影視作品。
特別是4-5歲,避免讓孩子觀看恐怖色彩較濃的書籍和影視劇等,以免在兒童心中留下恐怖陰影。
2、培養勇敢品質,父母要示範再先
平常生活中要鍛煉和培養兒童的勇敢品質。
可以教孩子學習一些有關實際活動的技能和處理危險情形的技巧。
如害怕深水,父母可與孩子一起學習游泳,通過專業的學習讓孩子克服恐懼,磨練意志。
父母也可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選取一些可以鍛煉兒童勇氣的遊戲活動,如平衡車、跆拳道等體育活動。
同時父母注意自身行為對兒童的影響。
一方面,父母要注意不在兒童面前經常表現出對於某些事物的恐懼。
兒童具有模仿能力,大人的行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父母表現出的恐懼心理也會影響兒童。
例如,母親害怕小動物,不敢與小動物接近,孩子也會受到母親的渲染影響,從而恐懼小動物。
因此父母要想預防和調節兒童的恐懼情緒,首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勇敢。
另一方面,避免對兒童進行恐嚇。
很多家長為避免兒童犯錯,都喜歡用恐嚇的方法讓孩子放棄自身想法,屈從成人的要求。
例如使用「大灰狼來了」,「警察叔叔來了」等用語來讓孩子聽話。
這種教育方法雖然暫時性的限制兒童的某些不良行為,但其產生的影響卻會給兒童帶來巨大的心理恐懼。
3、改變恐懼認知,積極尋求專業干預
由於兒童身心發展不成熟,生活經驗較缺乏,兒童往往容易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混淆。
兒童的恐懼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現實存在的,而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例如很多兒童害怕怪獸、鬼怪等,但這些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因此,教給兒童如何改變認知可以有效幫助兒童戰勝恐懼。
讓兒童意識到產生恐懼並不可怕,恐懼的出現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每個人都會出現恐懼。
在進行教育指導時,父母可根據兒童對於具體事物的恐懼,利用多元形象的信息讓讓孩子充分認識事物的本質。
利用主題繪本改變孩子的認知誤區
例如,孩子總是害怕青蛙,父母可以通過知識卡片,主題繪本和模擬動畫等形式,讓孩子認識青蛙到底是什麼。
同時,父母也要經常讓兒童接觸和熟悉更多的事物和知識,採取多種方法豐富兒童的生活體驗,消除兒童因無知而帶來的恐懼心理。
除此之外,一旦父母發現兒童所達到的恐懼程度較高,就要積極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一般心理諮詢師會採用系統脫敏療法、滿罐療法等的心理治療技術幫助孩子消除恐懼感。
相關閱讀